如何發揮用戶訪談的價值?

用 6 週的下班時間,完成用戶研究計畫- 用戶訪談營的課後心得

Sophie Jiang
Jul 4, 2021
Photo by Startaê Team on Unsplash

這篇文章紀錄參加 Soking 王彥博今年 4 月底所開設課程 — 用戶訪談實戰營 — 六週完成商業實戰的訪談研究計畫 的課程心得。

參加這堂課程的契機

在搜尋 UX 相關內容時,曾瀏覽過許多 Soking 的文章。他從擔任各公司的產品經理、自行創業到目前專注於此領域,對台灣 UX 從業者的限制與困難,分享了許多的解鎖經驗,我常常從他的文字中得到下一步的啟發。

在 4 月初在 Taiwan UI/UX Designer 社群內看到開課訊息發布,課程介紹包含:如何將商業需求轉化研究目的、制定訪談計畫 和 利害關係人提案……等,以及實作一個商業等級的用戶研究案例。

課程進行方式 Get Hands Dirty !

課程以小組方式進行,一共有四個組別。進行主軸分為三大塊:研究任務、訪談計畫、結案簡報& Demo Day。其中 Demo Day 邀請了研究主題的業界高層、UX 顧問、產品經理講師,對各小組的簡報內容提出各種商業考量上的直球發問。

我的時間分配約為 70% 實戰做專案、10% 利用影片了解訪談與基礎知識、20% 共同工作坊。工作坊中有許多臨場感的互動,如何在有限時間中讓小組成員都有機會發表看法,並切入重點討論。

小組的成果

雖然每個組別的委託任務皆相同,卻各自發展出不同的研究計畫和內容,其中我們也看到相似的用戶,在選擇產品時不同的反應與考量。

游擊訪談、用戶訪談、專家訪談
我們小組的計畫成果

在宛如下班接案的實作課中,我們小組遠端完成了 20 人次的游擊訪談、6 人次的用戶訪談、2 場專家訪談、公開資料的研究、也運用了同理心地圖、卡片分類……等方法,最終將交付成果以簡報呈現。

其中常見框架用戶旅程圖、價值主張框架,Soking 調整工具,使用主張和價值元素概念再進一步收斂,以能更清晰方式的說明成果和重點,非常印象深刻。

訪談計畫的執行過程

用戶訪談計畫流程
圖中的內容是 Soking 為此次課程設計的大致流程

對我來說不停發散和收斂的過程與 Double Diamond 的概念相似,可適度提醒自己在各階段該探索還是聚焦,從在任務開跑時該注意什麼到利害關係人報告重點?分享以下收穫:

一、團隊試圖解決的問題,存在嗎?

Soking 再三提醒做用戶研究時,不要太快跳入解決方案。這是過往太習慣直接進開發的硬傷。腦袋自動預設解決方案和 Spec;很容易在團隊在忙了幾個月、產品上線後才發現問題其實不存在。

「你需要愛上用戶的問題,而不是你的解決方案」在一頭栽進解決方案前,找出驅動用戶的原因、探索產品的情境是否真實存在。

二、如何在訪談時更進入狀況?

若逐一以訪綱提問受訪者問題,訪談會像快問快答結束。嘗試先熟悉訪綱到容易回想的程度。在訪談時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受訪者身上,從受訪者回答中,找出其中關鍵字延續話題以深入探索。另外,也可以透過每次經驗,將寫出來的訪綱變得口語化、更容易理解。

三、訪談計劃的效益?對利害關係人有什麼價值?

用戶訪談方法論無法單獨產生價值。需深入瞭解組織關心的商業問題,將冗長的研究計畫,收斂成好吸收的 Insight & Next Action,協助利害關係人從商業問題和用戶之中,找出機會點。

反思:如何發揮工作價值?

反思:如何發揮工作價值?
Photo by Charles Deluvio on Unsplash

除了輸入新知,也體會到知識透過實際運用產生的連結,轉變與迭代 — 在重複觀看教學影片、回頭再看《價值主張年代》與過往經驗、總會再冒出新的想法。

Soking 提到我們所在產業是不停變動的,很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,沒有一套方法能從頭用到尾。UX 工作者得多方兼顧 — 探索用戶、在乎利害關係人所在乎的、不停地累積合作信任,才有機會逐步將用戶與新思維帶至組織與產品中。

保持彈性,在用戶、策略和實戰間自在切換

後記

在台灣疫情微封城至封城的期間,有課程當工作以外的生活重心(很重),幾乎無瑕想門外的生活。另外,也因為一直吸收新知識、聯繫受訪者、各種訪談、小組開會……意外接觸原本陌生的領域、人和許多有趣觀點。

另外,我在課後發現其實最重要的是 — 能直接 Output 所學在場景裡實作,與相關領域專家請益,獲得實作成果的回饋&經驗。

希望這篇文章能提供幫助,感謝觀看到最後的你 👏🏻👏🏻👏🏻

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.

--

--

Sophie Jiang
Sophie Jiang

Written by Sophie Jiang

Design Observer。喜歡思考設計背後的決策,熱衷於優化工作流程。https://bento.me/sophie-jiang

No responses yet

Write a response